查看原文
其他

征文作品▏孙毅:南海一梦

2017-06-21 孙毅 溪流之海洋人生
点击上方“溪流之海洋人生”即可订阅哦


随笔▏南海一梦


文/孙毅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

今天要讲的故事,由于“不好说”的原因,在“正史”里肯定是不会被记录的。正所谓“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既然这则故事“亦真亦幻”真假难辨,那么,就将其中真实的人名地名船名隐去,如有雷同,请对号入座。也请故事中人能回忆更多细节,共同铭记那场“南海一梦”。

1999年3月,地处南国的湛海市正是繁花似锦的季节,也是海测人准备出海作业的季节。3月26日上午,我跟随海调大队机关联合检查组下“海洋101号”船检查出海备航工作。这次出海任务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送中国地震局局长一行到西沙永旺岛;第二阶段是下南沙建立永阳礁、渚翠礁两个CMONOC区域站;第三阶段是完成中沙某海区重力水深测量任务。登船时,在艇甲板正好遇见船上“机头”董仕勇,我问:“备航怎么样?”“机头”两眼一眯,胸脯一拍:“没问题!”随后我和重力工程师强哥到卫导室、水深室和重力室做备航检查。从重力室上来经过主甲板内走道时,透过主机舱的舱门看到机电部门的几位弟兄还在细致地做着最后的备航工作。

3月27日上午9时,随着二缆解除,“海洋101号”鸣笛三短声,倒离码头,接着两伡进一,一声长笛,踏上新的征程。

从湛海市到永旺岛海况良好,一路顺利,送别地震局局长一行后,“海洋101号”继续南下。

3月29日下午,“海洋101号”抵达永阳礁西南锚地锚泊,测量建标人员立即用小艇往礁上搬运建材,连夜建造测量墩。通往永阳礁主楼楼顶的过道里,有十来个守礁小伙正在擦枪,也许对外来人员登礁习以为常,大多数人对我们一趟趟搬运建材视而不见,然而,其中有一双眼睛一直望着我们这些“陌生人”,那空灵深邃、“呆若木鸡”的眼神令人后脊发凉,不敢对视。

建材搬运完毕。开始选址、打钻、绑扎钢筋框、墩体浇筑、强制对中预制件安置,一步步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要求施工,确保建标工程质量。当施工结束,乘小艇返回母船时已是午夜时分,炊事班专门为施工人员准备了拿手的夜宵——“深水炸弹”。何谓“深水炸弹”?就是刀削面疙瘩,人家正宗的刀削面是薄细长的柳叶形,船上的刀削面疙瘩是厚粗短的“炸弹”形,掉到锅里就沉底,煮熟了也漂不起来,故而称“深水炸弹”。不过,这传统名牌夜宵——回锅肉罐头煮“深水炸弹”还是很美味的。大家在享用着“深水炸弹”的同时,“海洋101号”已经起锚往下一站——渚翠礁进发了。

3月30日上午,施工人员上渚翠礁进行建标作业,施工过程和永阳礁一样,所不同的是炎炎烈日更考验了施工队员的体力和意志。

30日晚上,建标工作顺利完成,“海洋101号”一路北上,前往中沙某重力水深测量作业海域。

在南海航行过的人都知道,中沙西沙的海况远比南沙要复杂,特别是3月份,中沙西沙常常受到冷空气的影响,海况恶劣。因此,测量作业前,掌握第一手的气象信息是必不可少的。船会议室的交班会上,指挥员蒋大庆作了下一步测量工作部署后,叫来了气象预报员张兆丰,张兆丰将航路和测区的气象、海况条件做了综合汇报,结论是风大浪高,情况不妙。张兆丰谐音“张招风”,大家都开玩笑说,这张兆丰将风给招来了。然而,张兆丰工程师业务精湛、责任心强,是海上指挥员喜欢带的气象预报员。

果不其然,越往北,风浪越大,开饭时间,餐厅里的人已开始减少。海校毕业的研究生张立中第一次出远海,还未适应船的颠簸,出现了严重的晕船状况。我也有了晕船的感觉,找船上最稳的地方——重力室待着去了。

3月31日下午5时许,我和强哥在重力室聊天,从导航信息上看到,“海洋101号”已航行到鸟岛以东约60海里处,离预定测区已不远了。心想这次测量将要有一个艰难的开头了。这一念头还未闪开,就听得船上损管警报拉响,中舱走廊里传来喊声:“机舱着火了!机舱着火了!”我浑身一激灵,晕船的感觉顿时全无,立即往机舱跑去。爬上中舱楼梯来到主机舱入口,只见空旷的机舱内被火焰填满,借着风势,无数条火龙在上下翻滚,四处盘旋,远远地就能感觉到炙热的辐射。只见指挥员蒋大庆、机电业务长卢仲庆等正冒着烈焰用便携式灭火器向机舱内喷射,然而,对熊熊大火已是无可奈何。

“海洋101号”主机舱位于船体中央,整个艇甲板的住舱都在主机舱周围,此时,火焰顺着机舱门、风筒直往外窜,主机舱四周墙壁、甲板油漆剥落,地板冒烟……火情一旦扩散,后果不堪设想,全船一百零八位弟兄危在旦夕。卢仲庆一直在向指挥员建议:“封舱灭火吧!”此时,主机舱内还有李卫、杨明银、赵长河、彭立乾、祁家、张春立等弟兄在顽强地与烈火搏斗,封舱灭火就意味着不顾舱内弟兄的生死,难以抉择。“大火已经燃烧五分钟,下决心吧,不然来不及了!”卢仲庆再次建议,指挥员蒋大庆大喝一声:“封舱灭火!”既是下命令也是告诉舱内弟兄快撤。

随着一声令下,各战位人员立即行动,将烫手而变形的所有机舱门、天窗关闭,机电业务长卢仲庆带人冲进浓烟弥漫的“1211”灭火站,启动了灭火站,10分钟后主机舱大火渐渐熄灭,封舱灭火成功。


事后听驾驶室信号值班说,离“海洋101号”不远处有一艘巴拿马籍货轮通过海上国际频道向我船喊话,“海洋101,是否需要帮忙?”然而,我船须执行相关规定,无法回答,也不能寻求外籍舰船的帮助。那艘货轮得不到答复,就一直在原地观望,直到我船火光熄灭,烟雾渐小后才驶离。


听得“封舱灭火”后,我就退到了最安全的后甲板,这时后甲板上已聚集了不少人,天色已暗,风浪加大,船失去动力后随波逐流,摇摆更加厉害,摇摆最大时后甲板能“舀”起水来,大家难以站立,都依靠缆车坐在甲板上,其中有个小兄弟服装整齐躺在缆车旁,用帆布罩盖着脸,不知是极度恐惧还是听天由命?我的脑海里总是呈现着主机舱内的弟兄,他们能顺利逃出吗?不敢再想下去。

谢天谢地,几分钟后听到消息,机舱内弟兄全部撤出,除有一人背部表皮烧伤外,一切安好。


事后李卫惊叹“1211”灭火站的效果太好了!当时,他们在主机舱听得“封舱灭火”喊声,正准备撤离,突然看到半空四周白雾喷出,就好像给主机舱盖了一层厚厚的棉絮,正是这层“棉絮”隔绝了空气。快撤!他们依照熟悉的路线,摸索着穿过水密门进入辅机舱,而后成功逃出。


明火熄灭不等于万事大吉,封舱灭火后主机舱周围墙壁、甲板温度很高,乙炔间、弹药库、油柜等是最危险的部位。全船开始行动,浇水降温,转移危品,排除险患。舱段班用消防水龙向高温墙壁、地板冲水;船上副政委付永祥带人前往弹药库和乙炔室抢险,弹药库门前内走廊里积着降温浇下的水,大家趟水走过时水都变成热的了,好悬啊,赶紧开门将弹药搬到后甲板,接着高压氧气瓶和乙炔瓶也被转移到后甲板。

晚上6点,机舱外围降温排险告一段落,指挥员蒋大庆命令开启主机舱舱门,各战位人员立即将所有舱门打开,从主甲板、艇甲板、驾驶甲板等处一齐向舱内喷水降温。接着人员进舱检查,为防止复燃,有些部位需要用湿棉被遮盖,一声招呼,二十来床浇湿的棉被很快就送到各舱口,没有一个人计较得失。

消防水积满舱底,增加了自由液面,船体摇摆更加厉害,有倾覆的危险。指挥员命令及时排除积水,并向压载舱加注海水,减小自由液面。机舱底部积水可启动水泵排除,中舱的积水只能由人工一桶桶往外提,大家不顾晕船呕吐都自觉地排成长队,一桶一桶地向外传递,上级派来的随船军医杨赣春和研究生张立中都出现在排水的队伍里。

大火扑灭了,当务之急就是恢复动力。指挥员蒋大庆召集机电部门骨干开会,就动力恢复工作做了简短的动员和要求。机电业务长卢仲庆对工作进行了具体布置,随后他一头扎进了主机舱坐阵指挥。“机头”董仕勇带领机电部门全体弟兄,按专业分工进行各项检查和恢复工作。主机舱内所有的照明灯和架空电缆全被烧毁,只剩下铠装外皮在空中一条条耷拉着,电工班拉了临时照明线,几盏白炽灯发着昏暗的光,抢修人员克服疲劳、晕船等困难对机器设备进行了逐项检查,发挥出惊人的智慧,想尽了超常的办法进行抢修工作。晚上9时许,恢复了主机舱内的滑油泵、柴油泵、淡水泵和海水泵。晚上10点10分,右主机恢复动力,10点50分左主机恢复动力,“海洋101号”拖着“重伤”的身躯艰难地向西航行,前往慈航锚地。

恢复航行后,船体的摇摆大大减小,我来到机舱门口向内观瞧,昏暗的灯光下,过了火的机 43 35016 43 15290 0 0 4216 0 0:00:08 0:00:03 0:00:05 4215、舱壁都成了黑黑的铁锈色,被烧电缆的铠装外皮长长短短地垂挂着、摇摆着,不时“噼啪”打着火花,外观如同一堆堆废铁的中速柴油机艰难地发出“轰轰轰”的声音……仿佛进入了《未来世界》中的场景。

4月1日早上,从驾驶室望去,慈航岛已隐隐显现,这个曾经来过数次的防风港湾,没有哪次会像今天这样渴望到达。上午9时,“海洋101号”在慈航锚地抛下了左锚,到家了,安全了。

抛锚后,召开全船大会,指挥员蒋大庆向全体人员通报了这次火灾原因,系右主机第七缸高压油泵底座断裂,导致回油管平整断开,燃油成雾状喷出,遇排烟波纹管接头后发生爆燃,在第七、八、九缸缸头上部燃烧,并迅速向整个机舱蔓延。肯定了灭火措施,高度赞扬了灭火过程中全船弟兄英勇顽强,忘我牺牲的精神。他动员大家放下包袱,鼓起士气,恢复信心,多想办法,用三天时间抓紧检修和恢复仪器设备,准备继续执行测量任务。

散会后,锚地检修工作全面展开。

机电部门负责清理过火电缆,拆除烧毁的配电箱和灯具。对重要仪器室的电力和信号电缆,机舱照明灯具重新布线。对各种过滤器、阀门、缸头、管系、机舱底进行认真清理和保养。恢复电力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铠装电缆短缺,大家就想办法将外走廊照明电缆拆下,一段一段接续起来使用。

舱面人员全部投入到主机舱四壁、舱门、天窗等过火部位的除锈、打磨、涂漆工作中。由于面积大、时间紧、环境恶劣,这项工作异常繁重。全体人员不怕脏,不怕累,中午不休息,连续干到午夜才收工。由于严格控制用水,检修后大家只能先用海水冲澡,然后用半脸盆淡水擦拭一下。检修中,我和强哥主动承担了机舱天窗的除锈涂漆,只见钢制窗框被全部烧黑,天窗玻璃龟裂甚而烧化,大火凶猛程度可见一斑。

海上锚泊是远航中最惬意的时候,每当夜幕降临,后甲板必定是最热闹的地方,栏杆边处处都是钓鱼的身影。而这次锚泊,夜晚的甲板上却异常冷清。

苦干三天三夜,清理了机舱内过火后造成的大量垃圾,舱壁、舱门等除锈、油漆一新。机舱和各仪器室恢复了供电和照明,万米测深仪换能器信号电缆接续并测试正常,机械设备和测量仪器恢复正常。基本具备了执行测量任务的条件。

4月4日上午8时整,“海洋101号”启航前往中沙预定测区。航渡中,为下一步测量工作的顺利开展,指挥员蒋大庆组织了交班会,熟悉测量计划,掌握测区气象。针对主机舱大火后恢复情况,研究制定了五项安全措施:①从舱面部门抽调8名人员担任防火值日,每班2人,全时对主机部位进行监视;②组织机电部门人员和防火值日上损管课,并在机舱内进行演练;③对机电部门值班班组进行重新调整,合理配备各班次的骨干力量;④干部排班加强全船巡视;⑤对全船灭火器材重新进行调整配备,保证重点战位的需要。

4日晚上10时许,“海洋101号”进入测线,开始了本航次的重力水深测量工作。有人将海上测量形容为“耕波犁浪”一点儿也没错,沿着预先设计的测线来回往复测量,还真跟牛犁田差不多,其实是枯燥而乏味的。当然这枯燥而乏味工作的背后也有技术人员付出的智慧和艰辛。

测量中,需要对已测数据质量实时做出质量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数据进行及时补测,如果收测后才发现数据不合格就会造成巨大损失。首先要对定位、重力和水深资料按要求进行整合,当时这项工作需要依靠DIBASⅢ数据库来完成,这项工作就落在了测量技师肖衡平的肩上。有人会问这样的技术活不让工程师干为何让技师干?却不知这肖技师可不一般,大部头的计算机书籍啃了一本又一本,测量仪器的操作了如指掌,是肯钻研、勤动手、持以恒、责任强的自学成才典范,被大家尊称为“肖工”。测量数据整合后,需要进行重力计算和内符合检验,本航次的这项工作就由研究生张立中来完成,他在校学习时,重力测量的课时并不多,然而,他手捧海洋重力测量书籍,一边学习一边编制程序,几天时间就编制出合格、规范的重力计算和内符合检验程序,顺利实现了对测量数据的实时评估。这里为何强调张立中编制的程序是“规范的”?因其所编程序中对模块功能、参数名称均用英文作出简明标注,是我见过的最易读的程序。

长时间的连续航行,夜间值班人员容易疲劳打瞌睡,驾驶室人员出现疲劳瞌睡是极大的安全隐患。航海业务长周湘勉是博古通今的博学之士,人称“周博士”,驾驶室有“周博士”在座,大家绝对不会打瞌睡,因而,“周博士”也就有意地常在后半夜到驾驶室“座谈”。

平淡的生活有时也会有个小插曲,一天,“肖工”突然左上腹疼痛难忍,赶紧请来杨赣春医生诊治,经验丰富的杨医生一看就确诊是尿结石急性发作,用了止疼药和减痉药,并要求“肖工”多喝水多跳跃。接下来的几天“肖工”可受罪了,满头大汗忍着疼痛还得做跳跃运动,好在疼痛逐渐缓减了。

经过二十多天的连续航行,“海洋101号”汽笛一声长鸣,宣告测量任务结束,踏上了返航之路。归心似箭的弟兄们似乎已忘记了那场生死大火,但是,指挥员的心里却是忐忑的,靠岸后,等待着“海洋101号”的将会是什么?不好说,说不好,不说好。

无论如何,在我的心里蒋大庆和卢仲庆就是菩萨,李卫、杨明银、赵长河、彭立乾、祁家、张春立等弟兄就是罗汉。


后记

前天,我和当年的指挥员蒋大庆通电话聊起那场“南海一梦”,蒋大庆说:“海洋101号”封舱灭火是一次成功的单船海上灭火自救范例。除了处置果断外,还得益于出海前机电部门弟兄对“1211”灭火站管路和喷头的细心保养;得益于沪东造船厂对“1211”灭火站的合理设计和精心建造。

十八年过去了,那场“梦”在我的脑海里变得更加清晰。“梦”中的人们今天境况如何?

蒋大庆,早已是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当你乘坐高铁时,取票用的自动售票机,进站通过的闸机就是他的工厂生产的。

卢仲庆,某装备部门高级工程师。可喜的是卢高工的女儿现在也女承父业,父女俩一同守护着祖国的海疆。

强  哥,在家乡五邑之地做着惠及侨民、侨商的工作。

董仕勇,在城市管理部门维护着一方的秩序和安宁。

杨赣春,退休后和我进了同一家干休所。同时,还在做着救死扶伤的工作。

张立中,返航后不久就回到母校教书育人,早已成为年轻的正教授。

付永祥,也许其远洋情未了,据说还在远洋轮上当政委。

肖衡平,在深圳从事海洋测量工作多年,后返乡创建了办公设备公司。近年承包山地种植脐橙、枇杷、杨梅等,也许有一天你网购的脐橙就摘自他家的果园呢。

——公元2017年5月22日写于魏榆城猫儿岭

【作者简介】孙毅,男,山西人,1962年出生,1978年考入大连舰艇学院海测系,1982年毕业,曾从事海洋测量工作33年。

相关阅读推荐

活动公告▏2017年“陆海测绘杯”有奖征文活动评选办法

公众号

溪流之海洋人生

微信号▏xiliu92899

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
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您的关注就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投稿邮箱▏45221880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